【资讯传递】国家卫健委发布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,真菌种类大幅度增加
时隔17年,“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”进行了更新。2023年8月28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《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》及其解读。这是自2006年版的《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》后的首次更新。较之2006版的“名录”,2023版的“目录”,内容有多处更新。
真菌种类大幅增加和修改
2006版《名录》真菌类病原微生物为59种,修订后增加到151种。其中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由4种增加至7种,第三类病原微生物118种。近年来人类对真菌的认识不断深入,不仅发现更多致病或机会致病真菌,对真菌的种属关系也在不断的调整。本次更新删除了22种真菌,合并了部分真菌条目,对部分真菌的中文、拉丁文名称也进行了修改。
ICU真菌感染致死率最高
细菌和真菌感染是重症监护病房(ICU)的常见问题。本次真菌名录的更新,对于ICU中真菌继发性感染的检测、管理和快速诊断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
近期,1项旨在提供全球ICU感染流行病学及预后数据的调查结果出炉。这项研究名为EPIC III ( Extended Prevalence of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II) , 它是一项前瞻性、 国际多中心的24小时患病率研究,涉及88个国家多达1150个中心。EPIC I和II由该团队在1992年和2007年完成。
该研究发现ICU的感染率高达54%,其中ICU获得性感染率也高达22%。与社区获得性感染相比,ICU内获得性感染与更高的死亡风险独立相关[ OR,1.32 (95%CI,1.10-1.60);P=0.003];ICU患者感染比例最高的是亚洲,达到了60%,最低的是澳洲(43%);真菌的整体感染率是16%。但是ICU感染真菌的死亡率为32.4%;真菌住院死亡率(38.2%)和ICU死亡率(32.4%)均为所有病原体最高。

ICU中感染的易发高发,死亡率居高不下,造成巨大的社会负担,通过卫健委发布的名录规范的了解传染的致病原,有助于制定预防、诊断、治疗和资源分配的政策。
附录:











参考:
1.http://www.nhc.gov.cn/qjjys/s7948/202308/b6b51d792d394fbea175e4c8094dc87e.shtml
2.DOI: 10.1001/jama.2020.2717